【Bodog博狗新闻报道】
一部文学作品出了影视剧版,你会选择先看书还是先看影视剧?
事实证明,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不确定的,决定性因素有很多。在此之前我也有想过这个问题,然而并没有什么结果,大多数情况下还是看心情。以前总觉得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间差了点什么却不知道如何形容,现在大概是明白了一点。
文学四要素里,其中有一个是作品。大致的意思是说文学作品里反映的世界通常不等于作者实际的内心感受也不等于世界。也就是文学作品与现实有一定的差异,因为语言的限制,作者并不能完全地表达出他的内心世界。
但也是恰恰因为这个限制,让文学作品有了朦胧美,这既是它的短处也是长处。语言描写的特殊性使得文学作品通常超越事物本身的形态,而具有了更深刻更深远的意蕴。
这一点在进行课堂举例的时候老师举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来分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从字面上意思来看,这不过是一首写景叙事的诗。可是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感觉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浓浓思念之情。全诗只字不提思念二字却处处溢出满满的思念,像绵绵秋雨一样的绵绵思念。
会有这种感觉的原因大概是作者在作品表达上用了一种他擅长的方式,从而使得作品超越了具体内容有了自己独立的价值,即有了自己的世界。
而读者在这里起的作用就是用自身的想象里填补了作者没有言说的空白,结合自身的感受为作品创造出了新的价值。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中,没有对于错,只有合理与不合理。
由于每个读者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价值取向的不一样,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正如此诗,有的人认为它是一首思念妻子的情诗,有人又认为它是一首思念友人的诗。两种说法各有千秋,对于错无法定论,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因此那句“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也很好理解了;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林黛玉”;周易里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概也如此。
这大概是与影视剧最大的不同点吧,文学作品与影视剧间有一种缺失感,读者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填补这些空白。课堂上有句话令我印象很深刻“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召唤出读者的想象,而影视剧却只能僵化读者的想象。”这句话一出来就被震撼了,不夸张,有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
也许不愿相信,但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如果先看了影视剧再来看文学作品,那么脑海里的对作品里的各种人物和事件已经有了一个固化的印象,被导演编剧强加的固化印象。
林黛玉不再是你的林黛玉了,哈姆雷特也不再是你的哈姆雷特了。所以从现在开始,为了能遇见自己哈姆雷特,也为了保护你的想象力,希望下次再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会选择先看文学作品。
一网在手 要撸不发愁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进入5M导航!
(bodog.one)Bodog博狗网址导航,Bodog博狗备用网址网站欢迎你.